立冬养生 | 滋阴潜阳、驱寒活血

发布时间:2018-11-08 09:43:41

戊戌年  癸亥月  癸卯日
2018年立冬日  11月07日   19:31:39
农历  九月三十日
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
冬,终了之意,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之意。
立冬,冬季的开始。

立 冬 三 候

一候水始冰
二候地始冻
三候雉人大水为蜃
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;土地也开始冻结;三候“雉人大水为蜃”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,蜃为大蛤,立冬后,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,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

立冬养生

预防“五寒”

防鼻寒

立冬之后“凉燥”更明显,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。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,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。

●防颈寒
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。专家介绍,颈部是人体的“要塞”,不但充满血管,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。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,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,对预防高血压病、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。

●防肺寒
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。专家称,症状较轻的,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、宣肺散寒的食材,比如喝糯米葱白老姜热粥来散寒。

●防腰寒
腰部为“带脉”所行之所,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。肾喜温恶寒,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、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。具体的做法是:两手对搓发热后,紧按腰眼处,稍停片刻,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。每次做50~100遍,每天早晚各做一次。

●防脚寒
常做足浴,要注意3点:一是温度,水温最好40℃左右,水淹没踝关节处;二是时间,每次浸泡20~30分钟,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;三是按摩,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~3分钟。最后要注意的是,以上3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,保证足浴效果。另外,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,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。

 谨防4类疾病

◇  心脑血管病
当人体受冷刺激后,由于血管收缩,导致心肌缺血缺氧,容易诱发心绞痛,若措施不力,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。要重视防寒保暖,可服用降脂、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。

◇  脑中风
老年人多有高血压,一遇上寒冷,血压便随之增高,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。预防一要防寒保暖;二要适当补充营养;三要做好高血压、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。

◇  慢性支气管炎
冬季是多种慢性支气管炎易发或复发的时期,所以,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支气管哮喘的病人,要特别注意防护。要根据气温变化添加衣物,少食或不食辛辣食物。

◇  皮肤病
立冬过后,银屑病、皮炎、湿疹等皮肤疾病进入高发季。据专家介绍,冬季容易使人体肌肤干燥缺水、皮肤受刺激很容易发病。皮肤一旦出现不适症状,应当及时就医,别随便抹药。

饮食晨练有讲究

◇  立冬后,要少食生冷,宜食用一些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。要多吃新鲜蔬菜,避免维生素缺乏。比如多吃红薯、萝卜、卷心菜、羊肉等养护人体阳气的食物。

◇  冬时天地气闭,血气伏藏,人不可劳作汗出。故,“立冬”后,在生活起居方面,建议早睡晚起、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。 专家指出,特别是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。因为冬季早晨气温低,人体交感神经兴奋,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、血液循环阻碍增加、血压容易升高、心肌耗氧量也增加,老人晨练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。

立冬熏蒸 
滋阴潜阳、驱寒活血

中医认为,人体的五脏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分别与自然季节相对应——春养肝,夏养心,长夏养脾,秋养肺,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。

冬天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侯,而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“养藏”。此时,肾脏既要为维持冬季热能支出而准备足够的能量,又要为来年“春温春生”积蓄力量,以提高肌体的防疫功能和抗病能力,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。

如果肾被冬天的寒气所伤,容易发生腰膝冷痛、易感风寒、夜尿频多、咽干口燥、头晕耳鸣、内分泌功能紊乱、免疫功能低下、怕冷等症状,还可影响其他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。

天气转凉,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的变化而潜藏于内,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,越早通过督脉熏蒸调理阳气,扶正祛邪,越会起到补益强身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,让您这个冬天可以在温暖中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