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![]() | ![]() |
冬至大如年| 冬至阳生春又来,不负养生好时节
冬至时间:2018年12月22日
星期六
农历十一月十六日
冬至是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气,这一天白天时间最短,夜里时间最长。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。冬至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。
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 ,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、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、冬至长线面、汤圆的习惯。
吃饺子这种习俗,是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,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,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。张仲景心里非常难过,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再放下锅里煮熟,做成一种叫"驱寒矫耳汤"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。百姓吃了饺子后血脉通畅,两耳变暖,冻伤好了。
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,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。
冬至后,阳气缓缓回升,白天慢慢变长,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,也是夏病冬防、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。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。那么冬至养生,我们都需要注意什么呢?
1 起居适宜,生阳气
早睡晚起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指出,冬三月要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此时天气寒冷,要注意保护阳气,不过度耗散,因此充足的睡眠是十分关键的,建议每晚21:00~22:00卧床休息,早上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活动。
多晒太阳。晒太阳是最好的生阳方法了,不仅可以驱走寒气,还能预防骨质疏松,减少抑郁。晒太阳时,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,配合散步或深呼吸,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。
防寒保暖。冬至天气寒冷,要注意防寒保暖,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。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18~24摄氏度,外出人群记得佩戴围巾、帽子,可以选择方便穿脱的开衫、马甲,以适应不同的室内外温度。
2 平和进补,重收藏
吃水饺。冬至饺子可以选择有补益作用的羊肉、萝卜、木耳、韭菜等做馅料,搭配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,美味又驱寒。
三黑粥。冬至养生重在“藏”,这个季节与我们五脏六腑的“肾”相对应,宜培本固肾。这里推荐一款三黑粥:取黑米100克、黑豆30克、黑芝麻15克,加适量清水熬煮1.5小时,有固肾乌发、补益气血的功效。
养生茶。冬至茶饮建议选择性质偏温的发酵茶,如红茶、黑茶、熟普洱茶等,配合中药因人制宜:如女性,可加适量当归、大枣,补气养血;男性,可加菊花、麦冬、枸杞,补肾平肝;老年人,可加黄芪、太子参,益气生津。
星期六
农历十一月十六日

冬至是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气,这一天白天时间最短,夜里时间最长。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。冬至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。

吃饺子这种习俗,是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,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,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。张仲景心里非常难过,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再放下锅里煮熟,做成一种叫"驱寒矫耳汤"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。百姓吃了饺子后血脉通畅,两耳变暖,冻伤好了。
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人们为了不忘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,冬至日到来时必吃饺子。
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“数九”,每九天为一个小节,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 。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:一九、二九不出手,三九、四九冰上走,五九、六九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燕来,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。
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,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。

1 起居适宜,生阳气
早睡晚起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指出,冬三月要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此时天气寒冷,要注意保护阳气,不过度耗散,因此充足的睡眠是十分关键的,建议每晚21:00~22:00卧床休息,早上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活动。
多晒太阳。晒太阳是最好的生阳方法了,不仅可以驱走寒气,还能预防骨质疏松,减少抑郁。晒太阳时,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,配合散步或深呼吸,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。
防寒保暖。冬至天气寒冷,要注意防寒保暖,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。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18~24摄氏度,外出人群记得佩戴围巾、帽子,可以选择方便穿脱的开衫、马甲,以适应不同的室内外温度。

吃水饺。冬至饺子可以选择有补益作用的羊肉、萝卜、木耳、韭菜等做馅料,搭配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,美味又驱寒。
三黑粥。冬至养生重在“藏”,这个季节与我们五脏六腑的“肾”相对应,宜培本固肾。这里推荐一款三黑粥:取黑米100克、黑豆30克、黑芝麻15克,加适量清水熬煮1.5小时,有固肾乌发、补益气血的功效。
养生茶。冬至茶饮建议选择性质偏温的发酵茶,如红茶、黑茶、熟普洱茶等,配合中药因人制宜:如女性,可加适量当归、大枣,补气养血;男性,可加菊花、麦冬、枸杞,补肾平肝;老年人,可加黄芪、太子参,益气生津。
3 艾灸熏蒸,强心肺
孙思邈呼吸法。冬季是呼吸道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,此时配合一些呼吸吐纳的锻炼,可以增强心肺功能,防病强身。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推崇一种腹式呼吸的方法:仰卧在床上,舒展手脚,叩齿数次,饮玉浆(用舌抵上腭,让唾液积聚满口再慢慢咽下,孙思邈认为唾液由肾精化生,有滋养肾精的功效),然后从鼻吸气入腹,吸足后稍停,再从口中慢慢吐出,吐尽后再从鼻吸气入腹。这种腹式深呼吸,反复数次,可以吐故纳新,强心肺。
智能艾灸,暖一冬,以智能艾灸任脉灸刺激神阙穴。冬至是阴阳二气交接的时节,这时艾灸“神阙穴”(肚脐)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。方法:以肚脐为中心,艾熏肚脐周围,每天一次,每次15~20分钟,以皮肤温热微红为度。

熏蒸养生保健。督脉熏蒸以其显著的功效,以无痛温和的手法,来补充阳气,调理身体平衡。实施穴位热喷,刺激经络腧穴,熏蒸督脉与膀胱经,来打通经脉,调节脏腑,增强新陈代谢,从而达到防病的作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