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![]() | ![]() |
补足阳气 过一个温暖的冬天
现代人享受着越来越舒适的生活,品尝着越来越丰富的饮食,却忽略了这些“享受”带给身体的变化。空调屏蔽了自然的温度;爱美心理的驱使下,女性穿衣服越来越露、透、薄,露脐装、超短裙纷纷登场;在寒冷的冬天,人们开始吃起了清暑解热的西瓜等各种反季节水果和蔬菜,喝着寒气冲天的冰镇饮料,食用大量性寒的和海水产品…
殊不知,这些“习惯”正侵蚀着人们的阳气,损害着身体健康。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,一到冬天手脚冰涼,有人后脖颈子冒凉风,一些女性小腹发涼,上了年紀的人容易觉得膝盖和手关节发凉。晚上进被窝后,冰涼的双脚半天也暖不过來,因此难以入睡。不论是手脚冰凉、还是小腹、后背和膝关节冰凉,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体的阳气不足。

所谓阳气是人体的正气,也是抵抗力。冬季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的规律,宜养阳,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。按照“天人相应”的养生原则,进入冬季后的起居、饮食、运动、情志等,均应顺应自然界“闭藏”之规律,以护阳为根本。按照中医理论,人生病,一定先是“阳”出了问题,最后累积到“阴”出了问题。

中国古人就已经了解阳气对人体至关重要。《黄帝内经》中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中提到,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。”“阳者,卫外而为固”。也就是说,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,若天上没了太阳,地上就没有生命;人若没有阳气,生命就会停止。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阳气上面。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足的,相反,若阳失其所,则有折寿短命之虞。
若以一天来算,白天相当春夏,夜晚相当秋冬。也就是说,每天早上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时,体内阳气开始生发。到了中午,阳气生发到极限,然后渐渐衰退。傍晚时阳气入阴,到了夜晚则潜藏起来。阳气入阴,人就准备睡觉了。人的生物钟实际上就是根据阳气规律来运转的。

冬天是阳气收藏的时候,如果这时的过度消耗,最易损失阳气,那冬天如何来保养自己的阳气呢?有四大冬季养生方法与大家分享:
一 多动动手
每天在空闲的时间里,用自己手掌,拍拍手(鼓掌)及拍打自己身体上的各大经络,如少阳经,胃经,肺经等,通过肢体的运动和击打身体产生的震动来取得疏通经脉,促进气血运行的效果。

二 把觉睡好
睡觉是补阳气最快的方法,但是要把觉睡好有三个准则:1,睡好子午觉,2不熬夜,3练习一下睡功。
有的人睡前思前想后,辗转难眠,这是睡不好,普通睡眠,会经历浅睡阶段,大脑皮层活跃,梦境纷起,干扰睡眠,影响睡眠的质量,次日或有头昏脑胀、疲劳之感。
什么才是睡好呢,心息相依渐而相忘,恍然间不觉睡去,睡好以速睡为宗旨,超过浅睡阶段,直入深层睡眠,自然无梦境干扰,确保了睡眠的质量,一觉到天明,醒来后感觉百脉调理,精神舒畅。

三 要吃好饭
俗语讲: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的慌”,可见吃饭对我们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对我们身体产生阳气也有很大的作用,没有能量,身体各个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,就无法产生阳气。
冬季主收藏,如何让产生阳气收藏在我们的身体里呢?阳气不足的人必须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理体质。特别是到了冬天,多吃一些补阳气的食物,如牛肉,羊肉,虾,桂圆,红枣,山药,黑米,糯米,栗子,核桃,芝麻等等。不宜过分吃性质寒凉,油腻的食物。
四 督脉熏蒸
督脉一旦瘀阻,就会压制全身阳气的循行,因此养阳首先必须打通督脉,而督脉熏蒸就非其它方法能及。躺一躺、热乎乎的睡一觉,轻轻松松就能补足阳气。
浙江一真堂的熏蒸床,纯中药制剂通过蒸汽热喷熏蒸让皮肤“吃药”并通过经络行至全身发挥药效,达到强身健体焕发阳气的保健目的。督脉熏蒸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,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,又将这种温热,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,使身体的正气自然而然建立起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