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 | 呵护阳气,方能“春分”得意

发布时间:2019-03-21 17:29:53

2019.3.21 星期四
农历:二月十五
己亥年 【猪年】
丁卯月 丁巳日

      春分,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。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,太阳位于黄经0°(春分点)时。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,南北半球季节相反,北半球是春分,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。

     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秋同义。”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说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

      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,自此进入春和日丽、万紫千红争媚时节。此时,阳在正东,阴在正西,由此昼夜平分,冷热均衡,为一年中最好气候。调节身体阴阳平衡,一年的身体保养就从春分开始!

春分三候

      春分三候为:“一候元鸟至;二候雷乃发声;三候始电。”

      一候元鸟至:元鸟,燕也,东汉高诱曰:“春分而来,秋分而去也。”元鸟,又称玄鸟,即燕子。燕子是春分来,秋分去的候鸟。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。

      二候雷乃发声:阴阳相搏为雷,至此,四阳渐盛,犹有阴焉,则相搏乃发声矣;乃者,《韵会》曰:“象气出之难也。”注疏曰:“发,犹出也”。雷是春天阳气生发的声音,阳气在奋力冲破阴气的阻扰,隆隆有声。。

      三候始电:电,阳光也;四阳盛长,值气泄时而光生焉。故《历解》曰:“凡声,阳也;光,亦阳也。《易》曰:“雷电合而章。”《公羊传》又曰:“电者,雷光。”是也,徐氏曰:“雷阳,电阴。”非也。盖盛夏无雷之时,电亦有之,可见矣。

春分习俗

      春祭:二月春分,开始扫墓祭祖,也叫春祭。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,杀猪、宰羊,请鼓手吹奏,由礼生念祭文,带引行三献礼。

      竖蛋:专家介绍,春分这一天是时间的平衡,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,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。“春分到,蛋儿俏”,春分这一天最好玩的莫过于“竖鸡蛋”:选一个光滑匀称、没有冷藏或煮熟过的新鲜鸡蛋,轻手轻脚在桌上把大头朝下地竖起来。“春分”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,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,如今这一中国习俗已成为“世界游戏”。

      吃春菜: 吃一些时令“春菜”,把握春的生机,让身体活力重生。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春汤”。有顺口溜:“春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,身壮力强。 

春分时节 养生要点
      春分时节,气候变化剧烈,忽冷忽热,体弱者容易生病,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,诸如高血压、月经失调、失眠、痔疮等。因此,在注意保暖的同时,还要多喝水勤锻炼,定时睡眠。
      放旧病:老话说,“百草回芽,旧病萌发。”立春之后,疾病多发,特别是初春,天气由寒转暖,各种细菌、病毒随之生长繁殖。肺炎、肝炎、过敏性哮喘、流行性感冒等是常见疾病。为避免疾病发生,预防旧病变得关键,平时要常开窗,保持空气清新,加强锻炼,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。
      要捂春:“春捂秋冻”是民间的保健俗语。立春过后,早春时节,气温还未转暖,不要过早脱掉冬衣。经过了三个月的冬日潜藏,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处于平衡状态。转入初春,乍暖还寒,早晚气温变化大,过早脱掉冬衣,会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。
      春梳头:“春三月,每朝梳头一二百下。”中医认为,梳头可以疏通气血、祛风散湿。而春天是大自然阳气萌生的季节,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,人体毛孔逐渐舒张,代谢可以旺盛。春天梳头能够通达阳气,疏利气血。苏东坡曾说:“梳头百余下,散发卧,熟寝至天明。”

      防潮:早春天气回暖之后,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增多,湿气增加。在南方,潮湿的环境给细菌提成了生长的条件,所以要保证通风透气。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晒被褥,保持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的干爽,尽量多穿宽松衣物。

春分时节 养肝补阳

      早春时节,人体的生理变化主要是气血活动加强,新陈代谢开始旺盛,另外肝主疏泄的功能逐渐加强,人的精神活动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。所以,早春养生就得养肝。

     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,经过一冬的潜藏,自然界开始呈现欣欣向荣、生机勃勃的景象。早春养生,就要顺应早春的气候变化。按照中医理论,肝属木,木在春天是生发的,所以养肝即能保护阳气。春季坚持进行督脉熏蒸,能有效驱逐出体内“寒湿”之气,扶助卫阳,疏肝理气,防止肝火冲逆。阳气充足后,才可将人体邪气一并带出体外。

      浙江一真堂的督脉熏蒸床,将传统中医特有的熏蒸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融合药力、热力、促透力、牵引力直接作用于督脉与膀胱经,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腠理,起到改善血液循环、益气助阳、温通经络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之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