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![]() | ![]() |
小暑 | 宜劳逸结合,养心护阳气

2019.07.07 星期日
农历:六月初五
己亥年 【猪年】
辛未月 乙巳日
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,夏天的第五个节气,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;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。暑,表示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

小暑,意指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。小暑到来,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。小暑期间,还会迎来三伏天。不过小暑前后,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,也需及时注意预防。
小暑之季,气候炎热,人易感心烦不安,疲倦乏力,此时饮食以清热解暑为主,外出注意补充水分,切勿过度贪凉。同时养生重点突出“心静”,心静自然凉。“桑拿天”即将来袭,闷热当头,你准备好了吗?
小暑时节的阳气状态
小暑时节正处于三伏天之时,我们会感觉到天气越来越闷热了。
阳热之极,正为敛降创造先机。天地之间阳气至夏至而升极,至小暑虽越来越热,阳气却已经开始敛降。阳热下敛,热蒸地面,水湿气化,上浮于地面以上,是为暑热。暑热之渐为小暑,暑热之极为大暑。
小暑之后,天气越来越热,地下的水却很凉,这是因为地下的阳气已经完全升浮到地面以上了。
对人而言,此时人体阳气外浮,外热而内虚,最容易出现中阳亏虚诸症。所以说,天气越热越不可以过于贪凉饮冷,以免伤损中阳,轻则出现腹痛、腹泻诸不适,重则中阳被损,寒邪内伏,遗留大病之根。

小暑时节要吃酸
按中医理论,越近赤道阳气越散。因此,生于南方的人易于过耗阳气。
酸主收敛,适当吃酸有助于收敛过散的阳气,对于养生极有好处。盛夏时节,人们出汗多而最易丢失津液,所以应适当吃些能敛汗、止泻、祛湿的酸味食物,如番茄、柠檬、杨梅、乌梅、葡萄、山楂、猕猴桃等,可预防流汗过多引起的耗气伤阴,又能生津解渴、健胃消食。若在菜肴中加点醋,醋酸还可杀菌消毒,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。

小暑时节要养阳
小暑养生,饮食上要重视温养。俗话说:伏羊一碗汤,不用开药方。

所谓伏羊,即入伏后的羊肉。三伏天吃伏羊,其道理即是温养中阳,兼可阴阳双补。此汤可开胃口,增食欲,助排汗,通湿热,颇有助于健康。
小暑时节,补阳气最佳选择是督脉熏蒸。因为阳气外浮而中焦阳气不足,所以督脉熏蒸最能补益中阳,阳足则能归根。虽然天气炎热,但用熏蒸后不但不觉热,反而会觉得周身凉快。这即是阳气归根的反应。

小暑养生总结
小暑至,盛夏始。所谓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即言此时天气炎热,天地之间热气蒸腾。人居其间,当知晓如何养生。炎炎夏日,人很容易“上火”和食欲不振小暑时节常常高温、多雨,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,易出现阳热过盛、暑湿困脾、津液损伤等变化。
小暑养生,一则避暑,二则勿贪凉。若能把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掌握了,自然就知道当如何做。还有,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养生还需根据个人体质,分清表里、寒热、阴阳、虚实,才能更具针对性。

盛夏不仅炎热,美好也在左右。
大地随处的苍翠是生机的勃发,
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苦夏的浪漫,
沉瓜浮李,雨后彩虹是夏日的图画。
......
人皆苦炎夏,但惜夏日长。
愿你如同夏日的阳光
明媚生动
精神满满迎接下半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