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![]() | ![]() |
大暑 | 此时阳气至盛,抓住时机冬病夏治!
2019-07-23 星期二
农历:六月廿一
己亥年 【猪年】
辛未月 辛酉日

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时值每年公历7月22~24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,今年大暑具体为7月23日。“大暑”与“小暑”一样,都是反映气候炎热程度的节令。“大暑”正值中伏前后,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,光、热、水都处于一年中的高峰期。
大暑,大,乃炎热之极也,暑,热也,大暑正值“三伏天”里“中伏”前后,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期。
在这高温炎暑,度苦夏要做好防暑保健,劳逸结合、保证充足睡眠、多喝水、饮食清淡,要格外注意养阳气、护阳气哦!
大暑养生之中暑预防
今年大暑正值中伏,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,此时气候炎热,酷暑多雨,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,心气易于亏耗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、体虚气弱者,易出现中暑等病。所以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,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。
如果出现了全身明显乏力、头昏、心悸、胸闷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大量出汗、四肢麻木、口渴、恶心等症状时,这时多为中暑先兆,需要旁人进行紧急处理。
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上述症状,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,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、西瓜汁、酸梅汤等。要预防中暑,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在烈日下暴晒,并注意室内降温和饮食卫生。

大暑养生之饮食调养
夏天气温高,出汗多,饮水多,胃酸易被冲淡,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,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不佳,加上睡眠不足,天热贪吃生冷食物的因素,如果再吃油腻食物,势必加重胃肠负担,影响消化。大暑,暑湿之气较重,人易出现食欲不振、肚腹胀满、肢体困重等,因此,饮食应以清淡平和为主,少吃油腻食物,多吃燥湿健脾、益气养阴食物,如山药、大枣、蜂蜜、莲藕、百合、鸭肉等。
■饮伏茶
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,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
■老鸭汤
能“滋五脏之阴,清虚劳之热,补血行水,养胃生津,止嗽息惊”。
大暑养生之运动
大暑正处于“三伏天”,天气炎热,阳虚体质的人体内寒气盛,阳气不足,在大暑期间可以适当到户外走动,所谓“动则生阳”,运动有助于升发阳气。但对于正常人群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,如散步、快步走、八段锦、太极拳等,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凉的公园、河边、林荫道旁进行,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,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,但应避免进食冷饮,否则容易出现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■八段锦:属于中国传统气功中的内脏导引术。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“锦”,意为动作舒展优美,如锦缎般优美、柔顺,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,每段一个动作,故名为“八段锦”。
■静坐叩齿:可治头痛、胸背风寒、咳嗽上气、喘咳心烦、胸隔胀满、掌中热、脐上或肩背痛、中风、多汗、心情郁结、健忘等。
■防情绪中暑:高温酷热天,人易动“肝火”,会产生心烦意乱、无精打采、思维紊乱等,这是“情绪中暑”引起的,防止“情绪中暑”要做到“心静”,心平气和避免不良情绪。
大暑养生之冬病夏治
中医养生认为,夏季三伏养生重在养阳、护阳,切勿伤阳!事实上,我们常说的“冬病”的发作,往往在夏季就已潜伏在人体内,只因夏季阳气太旺盛,皮肤腠理充分开泄,邪不胜正,看起来不那么容易发作而已。而到了冬季,阳气内敛,邪气肆虐,病邪就会蓄势反弹。所以很多阳气不足的病人,到了冬天更易发病。
大暑期间是全年温度最高,阳气最盛的时候,中医在养生保健中常有“冬病夏治”的说法,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,如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支气管哮喘、腹泻、风湿痹证等阳虚证,督脉熏蒸+三伏贴可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。

一真堂的三伏贴配方,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精心研制,精选道地药材,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及团队辩证施治,真真正正做到精心、精术、精诚、精效!在三伏天进行督脉熏蒸+三伏贴,利用夏季阳气旺盛,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,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,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,天人合一,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祛除。
一真堂旗下藕湖浜社区卫生服务站、一真堂中西医结合门诊部、一真堂养生中心目前开展的督脉熏蒸+三伏贴等传统中医外治疗法,为扶阳固本第一要法,虚寒者能补,郁结者能散,有病者能治,无病者可以健身延年。需注意的是,每个伏天贴一次,每年三次,连续贴三年,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,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,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。
总之,大家要顺应节气特点,注意休息,合理膳食,及时补充水分,生发阳气,顺利度过大暑节气。
大暑虽热,
心却是明媚的。
愿你的生命永远有盛夏,
永远阳光灿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