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养生做一真督脉熏蒸,生一身之阳,断一冬之病!

发布时间:2019-11-08 17:18:55

2019-11-08 星期五

农历:十月十二

己亥年 【猪年】

乙亥月 己酉日

立冬,十月节。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,太阳到达黄经225°。水始冰,水面初凝,未至于坚。地始冻,土气凝寒,未至于拆。

按照我国传统民间习惯,“立冬”代表着冬季的开始,“寒”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。那么,立冬节气过后如何养生呢?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。

立冬天地间阴气愈盛,阳气潜藏。天人相应,寒邪当令,人体阳气潜藏、阴气极盛。冬季养生,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,以敛阴护阳为根本。

调养作息,养护阳气

《黄帝内经》中指出:“冬三月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,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。

立冬后,天黑得越来越早了。人体也应该和天地一样,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早睡觉让阳气得到很好的休息,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,待到阳光照耀时起床最好,此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,令人头脑清醒。

立冬饮食调养

饮食调养要遵循“秋冬养阴”“无扰乎阳”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”的古训,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。元代忽思慧所著《饮膳正要》曰:“……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也就是说,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躁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,如:牛羊肉、乌鸡、鲫鱼,多饮豆浆、牛奶,多吃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等。

同时应因人而异,依体(体质)虚实寒热之辩,本着人体生长规律,中医养生原则,少年重养,中年重调,老年重保,耋耄重延。故“冬令进补”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、温补、小补、大补,万不可盲目“进补”。

适当锻炼,激发身体潜能

在满足口腹之欲后,身体在冬日是否需要动一动?冬季收藏阳气,是为了储备来年身体的能量。“动能生阳,也能耗阳”,对于身体素质好、阳气充足的人来说,冬季可以适当活动,进行一些强度低的晨练,活动活动肢体,以便通畅气血,温暖身体。但对于气血虚弱、阳虚等虚性体质的人来说,固摄阳气的功能减弱,运动则会使阳气耗散,身体更加虚弱,肾阳受损。

养生讲究顺四时而行,天气温暖时多作活动,天气寒冷时,就应该以“闭藏”为主,适当活动也要以不出汗为原则。

负日之暄,自在随喜

清代医家曹庭栋在他的养生专著《老老恒言》中说:「日清风定,就南窗下,背日光而坐,列子所谓‘负日之暄’也。脊梁得有微暖,能使遍体和畅。日为太阳之精,其光壮人阳气,极为补益。」

冬日里背日而坐,是非常舒服的。头为诸阳之会,不宜直接对着太阳,以免阳气过旺,后背最合适,能补充阳气,大有裨益。

俗话说:“三分医,七分养,十分防”。可见养生的重要性。在很多人的意识里,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,其实不然,养生是条漫长的路,越早走上这条路,受益越多。

人体气血的循环,脏腑、经络的生理活动,都是以阳气为根本,阳气是生命的动力。人体阳气充足旺盛,就好象太阳当空,大地上的万物就有生发之机;倘若人体的阳气衰败,就好象天空布满了阴云万物就会枯亡。

立冬节气,最适宜用一真督脉熏蒸来保健自己的身体,可预防和调理某些疾病,适合颈肩腰腿痛、风湿骨痛、产后康复以及各类年老体弱、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。当然,对于素体阳虚、四肢冰冷、宫寒、畏寒怕风、夜尿频频的人群,也有很好的疗效。

况且,立冬时节阳气衰微温度反复,正是流感易发时节,督脉熏蒸补充阳气,扶正祛邪,补益强身,提高免疫力,可伴您过一个温暖的冬天。

中医特色疗法——一真督脉熏蒸,温养阳气,畅通经络!

“一真督脉熏蒸”,它将传统中医特有的熏蒸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融合药力、热力、促透力、牵引力直接作用于督脉与膀胱经,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腠理,起到改善血液循环、益气助阳、温通经络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之功效。避免了药物对口腔黏膜,消化道及胃肠的刺激,减轻肝脏,肾脏的负担。

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

在这个万物收藏的季节

蓄积能量,牢牢扎根

只为下一次的绽放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