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寒】“三九天”让“一真督脉熏蒸”温暖你,这个冬天不用怕冷了!

发布时间:2020-01-06 17:25:11

2020-1-6 星期一

农历:腊月十二

己亥年 【猪年】

丁丑月 戊申日


小寒,是第二十三个节气,在15-7日之间,太阳位于黄经285°。对于中国而言,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“小寒”一过,就进入“出门冰上走”的三九天了。

今天,我国迎来“小寒”节气,2020年第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正在席卷北方地区。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来了,而江南气温好像跑错了片场,暖出新高度。但“小寒”毕竟威力强大。在给北方带来大到暴雪之后,强冷空气很快将抵达南方,这波温暖过后,会有较强冷空气造访,小寒放过了我们,冷空气不会!!!

冬季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时期,因此小寒后要注重养生和保健。那么小寒节气应该怎样养生呢?

小寒养生,注意三暖

暖头、暖足、暖背。

“冬天戴棉帽、如同穿棉袄”,人的头部是平衡整个身体热量的最主要部位。

小寒节气处于三九的前后,此时,身体处于适应寒冷天气阶段,若头部受寒,极易引起感冒。

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

在小寒节气,应该滋养阳气、收藏精微物质,使脏腑功能得到补充,但在进补的过程中,注意合理进补,切勿贪恋油腻、辛辣的食品。

冬季滋补得当,可达到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等效果。

“一饭一汤一菜一粥一壶酒,小寒不寒”

一饭:菜饭;一汤:山药羊肉汤;一菜:素炒三丝;一粥:核桃粥;一壶酒:黄酒。

“小寒大寒,防风御寒。早喝人参、黄酒,晚服杞菊地黄丸。”

寥寥数语,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,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智慧。

小寒养生

小寒的寒,不止是寒冷,还有寒邪,寒邪易侵入人体,损伤阳气,使气凝血滞,让人处于一种经久的寒冷。中医认为寒为阴邪,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,所以到了小寒,养生特点是:藏阳、护阳、养阳,避寒就温;养阴,平衡阴阳,固本扶元,以"防寒补肾"为主。

小寒节气最易伤肾阳

中医认为,肾者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,与冬令之气相应。小寒之时,应调养心肾,以保精养神。

老祖宗早就说过:“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”。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,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。

肾的阳气一伤,容易发生腰膝冷痛,易感风寒,夜尿频多,阳萎遣精等疾病;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,肾阴不足,则咽干口燥,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。可见,数九严冬若欲御寒,首当养肾阳。

肾阳虚,有全身性症状

1腰膝酸软冷痛

出现腰痛,膝酸软、四肢泛力、手脚冰冷等症状。这是由于人体的肾阳虚所导致的人体的血亏血虚,从而不能促使人体的血液循环畅通,以及影响人体的骨骼的造血功能。

2神疲乏力

肾阳虚患者在平时会感觉到神疲乏力和精神不振,会很容易易疲劳,而且会畏寒怕冷。

3肢体浮肿

肾阳虚会出现浮肿的现象,特别是下肢的浮肿,由于人体的腰以下的水液内停,会导致肌肤的水肿。

4白带异常

还会出现月经量少,白带多、以及痛经等症状、脸色苍白、而脸部斑点多、皮肤干燥、头发毛躁等现象。

5性功能减退

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性功能减退,会出现阳痿和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疾病,容易患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。

6小便异常

尿频尿急也是肾阳虚的常见症状。

督脉熏蒸补肾阳,温暖一冬治未病

小寒时节为一年最冷时候,寒邪最盛,最易伤肾。大多数人的身体都需要一股阳气支援,以祛除寒气,补足气血!这股阳气,当仁不让的就是一真督脉熏蒸纯阳,能够生发经气,最为温暖,可以起到“雪中送炭”般的避寒补阳效果。

中医特色疗法——一真督脉熏蒸,温养阳气,畅通经络!

“一真督脉熏蒸”,它将传统中医特有的熏蒸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融合药力、热力、促透力、牵引力直接作用于督脉与膀胱经,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腠理,起到改善血液循环、益气助阳、温通经络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之功效。避免了药物对口腔黏膜,消化道及胃肠的刺激,减轻肝脏,肾脏的负担。

“小寒大寒,杀猪过年”

小寒时节,天气虽然寒冷

但是年味儿越来越浓了

许多人开始整理一年的行囊

准备回家过年

最寒冷的时节

却是最温馨的时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