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![]() | ![]() |
这个春天,你要补阳气!一真督脉熏蒸帮你点亮体内的“小太阳”!
“百草回春,百病易发。”又是一年春来到,大地复苏,万物生长,这个时候也容易百病滋生。
要说春天如何保养,那就得了解春季的节气特点。
1. 初春的小气候: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,太阳直射点已经往北半球走,但还没完全回暖。
2. 人的情况是:经过了一冬的藏养,阳气虚弱,代谢减缓。
中医讲究“顺天时以养生”,养生保健需要我们懂得什么时间,做什么事情,如何养人,才会事半功倍。结合以上,春季如何养生呢?答案就是:补阳气!

《黄帝内经》中讲过,春三月,阳气生发,生机勃勃,春季应该养阳。那么怎么养才是正确的养法呢?中医认为,春季进行一真督脉熏蒸,能温经通络、扶阳固阳升阳。
春夏养阳,阳气是什么?
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,阴是指人的身体,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。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。所以,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。

阳气决定人的健康程度。阳气是人体的动力!阳气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!
养生就是固阳,治病就是治寒
初春时节,寒气逼人,故多以风寒存在。所以,民间又有着“春风如刀刮,死牛又瘦马”的说法。
初春的寒气最伤阳气,也就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。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、易感风寒、夜尿频多、等疾病;二是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,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,阴液对人体起滋养濡润作用,肾虚便会水亏,人体得不到阴液的滋润,便会出现咽干口燥、烦热、大便干结、小便短赤等;此外,由于肾“主骨生髓通于脑”,肾阴不足,骨髓便得不到濡养,就会出现失眠健忘、头昏耳鸣的问题。
由冬入春:阳气由封藏转为生发,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,能量和热量供应不足,很多人会出现手足冰凉、畏冷喜暖,这在中医称之为“阳气不足”,这个时候寒气最容易进入体内,因此固阳治寒成为了重点。
六大表现告诉你,该补阳气了!
1.阳气不足
怕冷、手脚冰凉、消化不良、精神不振、无精打采、舌淡而胖、或有齿痕、脉象沉细。
2.心阳不足
胸部、心脏部位发凉,稍微劳累点就心慌、气短、情绪低落、不爱笑。
3.肝阳不足
萎靡不振,没有生机,做事不积极,没有动力,处事犹豫不决。
4.脾阳不足
食少腹胀,肚子发冷,经常拉肚子,消化不良,自我感觉压力大,爱胡思乱想,容易得忧郁症。
5.肺阳不足
容易感冒,气喘,咳嗽,特别是顽固性咳嗽,哮喘久治不愈,爱哭,消极,做事没有魄力!
6.肾阳不足
没有精神、面色发暗、性冷淡、手脚冰凉、腰以下发凉、小便多、夜尿尤其多、记忆力减退,做事喜欢半途而废。
一真督脉熏蒸补阳驱寒有奇效!
一真督脉熏蒸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很强大。中医运用中药熏蒸疗法历史悠久,自先秦就有运用于临床的记载,因其具有发汗除湿,散寒止痛之效,元代《御药院方》就有了熏蒸治疗关节痛的记载。
关于熏蒸治病,不少人都会联想到这样的古装电视剧场景——病人坐在一只木桶上,四周药气蒸腾,熏得人睁不开眼睛。其实,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如今的中医熏蒸治病手段早已变得先进了,一真督脉熏蒸,传承还原古法熏蒸,创新经皮经络给药技术,治疗时患者直接躺上去,热乎乎,暖洋洋,躺着就把病治了!

督脉循行与背部正中线,它的脉气多与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穴;带脉出于第二腰椎,阳维交会于督脉之风府穴、哑门穴。所以督脉之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。督就是“总督”的意思,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,调节着一身的阳经气血。督脉循身之背,背为阳,所以有督脉“总督诸阳”和“阳脉之海”的说法,在机体生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“人活一口气”,阳气决定了人的生命力。一真督脉熏蒸,是通过温通药汽作用于身体背部,使药物透皮渗入穴位,起到温通经络,调节气血,起风散寒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及调理身体的作用,春季进行督脉熏蒸,能有效驱逐出体内“寒湿”之气,扶助卫阳,疏肝理气,防止肝火冲逆,补足人体阳气,胜过任何补药!

一真督脉熏蒸非常适合寒性体质壮阳强身,安全舒适而无任何痛苦。很多人不知道,一真督脉熏蒸通背部经络是为了什么,其实通背部,通的是五脏六腑,调的是我们的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,疏通经络,激活我们的细胞,疏通经络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
希望大家不要错过一年的最佳养生时节
让健康从春天开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