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「糖」不甜?控制不住问题就大了!

发布时间:2020-04-14 16:19:37

“物来顺心,可以延年”

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。近年来,糖尿病发病人群在我国呈快速上升态势。

糖尿病有「三多一少」之说,即:

饮水多、饭量多、小便多及消瘦。

这类症状并不典型,因此许多人觉得不难受就不在意。

血糖太高,还能产生对胰岛的「糖毒素」作用,造成胰岛分泌功能日趋下降,直至功能衰竭,加重病情。

目前关于糖尿病的分型有:

○ Ⅰ型糖尿病(胰岛素依赖性)

○ Ⅱ型糖尿病(非胰岛素依赖性)

○ 其他类型糖尿病(疾病导致)

○ 妊娠期糖尿病(妇女妊娠期发生)

目前我们临床上中、西药治疗基本上都是针对Ⅱ型患者。

糖尿病主要会引起:

○ 眼病

○ 肾病等微血管病变

○ 心脑血管病等大血管病变

○ 神经病变

我们采访了杭州一真堂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刘浙伟医生,来聊聊针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医疗法。

刘浙伟

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

坐诊时间:

杭州一真堂中西医结合门诊部-每周五上午

糖尿病中医怎么治?

中医称糖尿病为「消渴症」。消渴之名,首见于《黄帝内经》。

《诸病源候论-消渴候》提到:其病变多发痛疽。《河间六书*消渴总论》篇说,消渴一证,「可变为雀目或内障」。

这说明两千多年来,中医及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,早已有深刻的认识和应对治疗的方法。


糖尿病肾病

治则: 养阴滋肾,活血固摄。滋肾以改善肾功能,升高肾小球滤过率,从而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。活血固摄是为了改善肾小球微循环,恢复受损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,减少和消除尿蛋白。

病例档案:

戴先生,71岁。糖尿病史21年,患“糖尿病肾病"5年半。就诊时眼睑及面部浮肿,白天尿少,夜尿增多,神疲乏力,胃纳不振。

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始终在1+~3+之间,尿肾功能检查,尿总蛋白和尿微量蛋白均较正常上限升高2倍以上,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。

遂以上述治则熟地、萸肉、苁蓉、桑椹子养阴滋肾。桃仁、红花丶覆盆子、生地榆等活血固摄。连服8周复查,尿蛋白降至半个+,微量蛋白和尿总蛋白降至略高于正常,血肾功能已至正常范围。


糖尿病足

糖尿病腿,俗称老烂腿。治则: 清热解毒、活血生肌。糖尿病腿红肿热痛,具有炎症的性质,为热毒侵蚀腿部之症,故以清解法消肿止痛。究其根源,糖尿病腿为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,须活血散瘀,养血生肌,方能使腿部恢复正常肌肤。

病例档案:

陈女士,67岁。糖尿病史15年,患糖尿病足6年。两下肢自膝盖以下黯红,局部发黑,伴明显肿胀,按之凹痕几无回弹。诉小腿痛、胀、怕冷,难以行走。经多方治疗罔效,西医已建议截肢。

接诊后刘医师采用上述治则为主,佐以温阳通络为辅。两个七剂,肿胀基本消退,痛胀感明显减轻。续服4周,腿部黯红逐步变淡,己能从容行走来诊,目前仍在服中药巩固恢复中。

刘医师强调,在并发症的治疗中,要始终兼顾血糖的控制,阻断病因,才能事半功倍。

中药有不少药味能降低血糖,如地绵草、金果榄、黄连、黄精、桑白皮、鬼箭羽等,可酌情选用。

另外高血糖或是糖尿病或者应当注意控制饮食、保证充足睡眠、体重过重的人需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。

名医推荐

刘浙伟

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

擅长治疗五大类内科疑难病

1、慢性肾病,糖尿病肾病,蛋白尿,肾功能不全,肾结石等。

2、甲状腺病:甲亢,甲减,桥本,甲状腺肿瘤术后康复。

3、失眠、焦虑、更年期综合征。

4、冠心、肺心、心功能不全,中风后遗症。

5、胃肠病:萎缩性胃炎、肠化、食管返流、慢性肠炎及胃肠肿瘤术后康复。

地址:杭州下城区东新路709

预约电话:18072803569